公司新闻
首先必须长得有观众缘,最好符合传统审美,比如长一双小燕子那样的大眼;再比如鹅蛋脸气质很仙,像刘亦菲和黄圣依。
名字起得好也是种特色,要是烂大街的就比较惨,叫张馨予张予曦张羽熙张雨绮就傻傻分不清楚;有两个姑娘很会起名,一个叫江疏影一个叫黄圣依,至今没重名。
再之后就看运气了,能年少成名就不要大器晚成,能被大导演垂青,就不要从龙套跑起。
从这个角度讲,能出道就做谋女郎、晶女郎和星女郎的,都是天选幸运鹅,这三条都沾上的,黄圣依算独一份,属于祖坟开烟花大会级别了。
但就这么一个天时地利人和全占尽的女明星,却在综艺节目《再见老公》和《再见老妈》里被轮流PUA。
前夫哥杨子对她痛心疾首的说:“你明明是被老天爷赏饭吃,为什么总想去创业做生意?”
母亲则是在节目里控诉:“你本该是经济学家,却选择了最浮夸的路”,翻译成人话就是:你明明可以去教人家做生意,为什么跑去混娱乐圈?
黄小姐明明已经算成功人士,有名有利有美貌有孩子还没了爹味老公,却被两个混的远不如她的亲人指指点点,竟然还能忍,甚至还觉得她们说的有道理,这太可怕了我天。
她家算是女明星中少有的书香门第,曾外祖父毕业于东京政法大学,追随梁Q超先生,是四川保路运动的领导之一;
表舅吴敬琏是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,外公是清华学生会主席,姑婆是《新民晚报》创始人。
父亲是大学教授,毕业于清华大学,上世纪90年代初留学美国,母亲是《新民晚报》编辑,毕业于华师大中文系。
掐指一算上一个家世这么好的女星还是小花陈冲,陈当年也是一堆黑历史,但陈比黄厉害的地方在于,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好莱坞都有代表作,属于实力派。
家世又比黄要强一个level,直系亲属全是医学大牛,黄家的那些名人算旁支末系,父母本身略平庸。
陈冲爸妈和外公外婆都是有名有姓的砖家,当陈第一次婚姻嫁给武术指导,结婚初期发现性格不合很沮丧时,看出端倪的外婆安慰她,说还好没生孩子,言下之意是止损还来得及。
后来她二婚嫁给华裔医生,家人们很开心,觉得虽然女儿没有继承药理学的衣钵,但女婿是医生也算是某种形式的传承了。
对比之下黄圣依妈妈就平凡很多,她因为特殊年代没上过大学,靠姑姑的关系成为报社编辑,文凭是工作后获得的,当初去美国也是黄爸爸做访问学者,她跟去陪读的。
当身边的亲戚都是国内外的高级知识份子,自己算混的比较差的时,她下意识的就会将自己没法实现的东西寄托到下一代身上,对孩子高期待、高控制,还完美主义。
她在女儿成长中扮演着强势的掌舵人角色,在节目中就讲,女儿读大学之前的所有生活都是父母安排的,不接受也得接受,因为“决定权在我!”
妈妈给她规划的路是学钢琴学舞蹈只是兴趣爱好,以后本科读重点大学,硕博去美国,毕业了回来做砖家教授,这才是一条安稳的人生路。
问题就在于女儿太会长了,遗传了妈妈圆润白皙的皮相和爸爸瘦长的江浙沪精英脸,五官立体生动、气质出众,从小就是大美女。
不要说什么美而不自知,真正好看的姑娘很小就扎眼了,像范爷和陈德容小时候走到哪儿,被男生围观到哪儿,黄圣依也是。
据说至今上海交大附中还流传着她的校花传说,在学校就是风云人物,去厕所路过走廊,男生都要把头伸出去,目送她离开,然后“哇”声一片。
17岁时和母亲在徐家汇逛商场就被星探发掘,然后成了上海台主持人大赛的冠军。
考北影是文化课第一名、专业课第二名,还是交大那些年唯一一个考进北影的,在她之前老师和学生都不知道这学校是干啥的。
当女儿执意要闯娱乐圈,彻底偏离母亲规划的“普通”轨道时,她其实是接受不了的,因为这意味着一心想打造模板式女儿的理想落空了,女儿接下来也不受她控制了。
所以她会说“我宁可让她复读十年考师范”,“我希望她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”,当人家问她觉得女儿优秀嘛,她说不优秀,因为身边有太多优秀的人。
把自己给她预设的路吹的天花乱坠,因为表哥做了经济学家,所以她就觉得女儿如果按她设计的路走,就也能做经济学家。
事实真的是这样吗?人家也有自己的直系后代,也没见子女做了经济学家呀。你只告诉她要做什么样的人,但你给她职业铺路了吗?没有。
就冲黄圣依在和星爷的合约中吃亏赔钱,那个厉害的舅舅也没管就知道,哪怕是混学术圈,这些名人亲戚能给的帮助有限。
她后来走演艺道路,做父母的觉得自己家世好,但你无条件支持她的事业了吗?也没有,自己家也拿不出几百万赔偿金,女儿能怎么办呢?
她从小就没被肯定过,也没有自己做过决定,家里也没人给她兜底,那只能找个愿意买单的土老板。
对比其他煤老板,杨子年轻还出手大方,最主要是跟她妈妈一样总是打压她,这是她最熟悉的互动方式,能让她有安全感,所以一忍就是好多年。
有人说她妈妈就是对她恨铁不成钢,觉得孩子本来可以做一名优雅美丽的知识分子,知识分子又怎么样呢?她明明靠脸吃饭都能吃到撑,为什么非要她靠脑子?
要我说黄妈妈就是很典型的专制型母亲,只活在自己的认知里,认为自己都是对的,完全听不见外界的声音。
她为女儿规划了一条看似繁花似锦的路,却不曾问过女儿需要的是什么,也没想过孩子不是自己的附属品,她有自己的思想,即使是母亲,也不能全权主导子女的人生。
更何况这个妈妈也没资格把女儿贬的一文不值,因为女儿的成就在自己的时代里早就超过了妈妈。
她不应该光啃《博弈论》,而是应该很硬气的用比较优势理论驳斥她:一亿个学经济的人里都没一个能拍星爷电影做女主角的,所以按照经济学原理,她就应该进演艺圈。
花为二公主安娜五大三粗长相也不出众,老父亲却很支持她闯娱乐圈,理由是她既然喜欢文艺,那就要支持,不然将来其他路走不顺,还会怪父母堵了路,年轻人哪怕是摔跟头,路也要自己走的。
两种父母究竟差在哪儿呢?除了认知就是实力上吧,任总自己事业做的很大,对孩子就宽容很多,因为不需要她们来完成你未竟的心愿。
同时他也知道娃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超越他的,还不如她想干啥就让干啥。但黄妈妈不一样,她心气很高,奈何实力不够,就希望通过女儿曲线救国,但实际上你想当经济学家,为啥不自己上呢?
今天之所以又写黄圣依(链接:),是因为她妈妈训斥她的样子,像极了我妈对待小时候的我。
我们虽然家境不同,但拥有同款老母亲,之前我被家长问说伢伢你爸妈有你这样的女儿是不是很开心。
恰恰相反,没有开心只有糟心,因为迄今为止我的每一步都是精准的踩到他们的雷点上。
按照我妈妈的规划,我应该读到博士,然后去大学里当个老师,再去招个老实的赘婿,最好是脾气好、工作稳定的公务猿。
她眼前一亮,说:“对呀,你怎么知道?”从那一刻起,我就知道,我必须要逃,除了不能私奔,别的都行。
这些年我什么都做,又什么也不和她提,她没有了参照也就没法比较,没了比较,孩子优不优秀也就不知道,慢慢的她就放弃了说教。
因为她发现我每天瞎蹦跶也没有饿死,而在她原本的预设里,我不听她的话是会过得很惨的。
而我从决定跳出父母预设的那一天起,就想清楚了一点,那就是我可能这辈子都无法让父母满意了,因为我做的不是他们期待中的自己。
但那又怎样呢,亲情一场不一定非要寻求父母的肯定,如果可以,我还是想做自己,想活成心目中想成为的那个!
我觉得父母和子女有分歧是正常的,取一个平衡点就可以了,比如父母在大的事情上把把关,比如求学、工作和择偶,其他的就随它去。
只要大方向上没错,人生不会偏离到哪儿去的,尤其是目前学习成绩在中游挣扎的孩子,属于可上可下,父母掌握的信息差稍微多一点,孩子的路可能就好走一点。
如果您孩子也刚好是中等生,苦于不知道路怎么走,欢迎扫大富我这个码子,暗号:中等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