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新闻
中美联合发布的日内瓦声明,让中美贸易关系又起死回生了,前段时间还因关税增长而沉寂的订单,瞬间就像雪花一样飘向了中国供应商,中国工厂立即忙了起来,货物是备齐了,但是像美国输送商品的船舱却供不应求。
5月12日的日内瓦声明让中美双方都互降了关税,14日中美互相调整后的关税正式实施后,对外贸易订单也陆续恢复,国外客户就给中国工厂电话疯狂催单。
声明刚落地,苏州空气净化器老板章燕的手机就几乎被打爆,远在美国俄亥俄州的老客户Ben,大半夜就发来急吼吼的询问,关税降到30%,他们公司的加热器能省多少?
紧接着越洋电话一个接一个,一晚上竟有六七个,那份焦灼隔着太平洋都能感觉到,Ben的公司两成生意在美国,关税战让他们库存见底,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,如今盼来曙光哪还能淡定?
义乌梦成玩具的成正仁也忙疯了,美国客户一股脑儿要求发货,订单量蹭蹭往上涨,一款套装玩具出货量直接飙到18万套,客户拍胸脯说这玩意儿准能卖爆得多囤点,成正仁还说,其实早在半个月前,沃尔玛、塔吉特这些大买家就催着恢复发货了,还主动揽下关税,他心里门儿清,“美国人还真离不开我国造”。
喜悦劲儿还没过,新的愁云就飘过来了,货有了船呢,章燕收到关税调整消息,第一时间就去联系船运公司,结果人家两手一摊,舱位早就满了,现在是“狼多肉少”。
业内人说明4月底到5月上旬那阵子,往美国的货锐减,船公司一看这不行,赶紧把船都调到欧洲、拉美航线去了,谁能想到需求会这么猛地掉头回来,这下可好,运力想调回来比登天还难,到了5月中旬,月底的舱位都卖光了,整个市场跟打了鸡血似的紧张。
浙江宁波做外贸的李芳老板娘,对此是哭笑不得,厂里8条生产线火力全开,可美国客户的催命符一道接一道,“今天必须订到船”,“分批发货也行”那架势,恨不得自己游过太平洋去拉货。
深圳宝安的电子厂老板陈辉,更是被淹没在两百多封加急邮件里,有客户直接下了最后通牒,“10天内不发货,定金就当喂狗了”,可他仓库里那5000台崭新的扫地机器人,就因为订不到船期只能干瞪眼。
义乌的聂自勤也一样,客户们到处托关系找集装箱,生怕自己的宝贝疙瘩被别人抢了先,那阵仗堪比春运抢火车票。
港口上的景象把这场“抢船大战”的惨烈演绎得淋漓尽致,盐田港拉集装箱的卡车,队伍排出几公里远,司机们都带着铺盖卷在驾驶室里熬通宵,上海港的货代公司更绝,直接贴出“悬赏令”只求一个去美西的舱位。
有个航运APP的数据吓死人,美西航线万美元一个标箱,比去年同期涨了120%!就这样还是“一舱难求”。
洛杉矶零售商协会的数据显示,当地家居卖场的库存周转已经掉到14天,创了20年新低,这意味着从中国运去的沙发,摆上货架三天就销售一空。
中国的厂家面临巨大的生产压力,物流也面临困境,成本迅速上涨,宁波一家小家电厂,为了确保交货期,不得不选择空运三成货物,但结果显示运费高于货值,完全是亏本买卖。
另一头太平洋对岸的客户们也快哭了,纽约的小商品批发商山姆看着空荡荡的货架,眼泪都快掉下来了,原本10美元一个的中国台灯,现在光运费就得5美元,卖贵了没人买,卖便宜了连房租都赔不起,短短三个月他已经关了5家分店。
亚马逊上的第三方卖家更是惨,货晚了30天,账号直接被限流,广告费不降反倒暴涨四成,辛辛苦苦一年,利润全“孝敬”平台和船公司了。
这场突如其来的变局,也把不少外贸企业推到了十字路口,其实从4月份开始,一些专做外贸的厂子生意就有点不对劲了,为了消化库存缓解压力,一股“出口品牌转内销”的暗流开始涌动。
浙江的小家电厂老板唐青就是其中一个,他曾经为厂子的前途愁得睡不着觉,没想到自家产品在国内市场还挺受欢迎,工厂加班加点热火朝天的景象,让他觉得自己这步棋走对了。
即便后来中美关税缓和,美国老客户也打来电话,希望能继续合作赶紧发货,唐青心里的小算盘却已经打定了,重心还是要慢慢往国内挪,在他看来海外市场风云变幻,太不可控,还不如踏踏实实在本土市场扎根。
聂自勤也从这次风波里咂摸出味儿来了,光靠美国订单不行,得多找几个海外的下家,而且国内市场这块大蛋糕也得好好尝尝,2024年底,聂自勤就开始捣鼓国风饰品,春节期间在国内试水,反响不错,现在她琢磨着注册自己的品牌,正式在国内赛道上跑起来,在她眼里,“国内外两条腿走路”,工厂才能站得稳走得远。
一时间各种“外贸优品店”跟雨后春笋似的,在各大城市冒了出来,杭州一家外贸优品店里,顾客挤得满满当当,那些设计新潮、质量又好、价格还实惠的玩意儿,谁不喜欢呢,转型哪有那么容易,主攻欧洲市场的小家具厂老板魏斌,这次虽然没太受影响,但也开始琢磨着把重心往国内调。
他觉得海外市场看着香,可风险也大,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给你来一下狠的,他在好几个电商平台都开了店,深知“出口转内销”不是简单地搬个家,牌子在国内没人认,一切都得从头开始,为此魏斌又是研发新品,又是改包装设计,尽量往国内消费者的审美上靠,他还打算豁出去,以相当于出口价三分之一的低价来拉拢客户,用他的话说这是品牌打开局面的“阵痛期”,熬过去就好了。
玩具厂的刘林碰到的问题更具体,他厂里主要生产万圣节、圣诞节的玩具,这类东西国内外需求差太远,要想转内销就得重新组建设计团队,重新开模具,重新铺渠道,那可都是真金白银和时间往里砸。
尽管道阻且长,但“两条腿走路”俨然成了许多外贸老板的共识,中美关税缓和的消息传来后,唐青和魏斌都接到了美国客户的新订单或者合作意向,但他们心里都有数了,鸡蛋不能再放在一个篮子里。
魏斌说海外生意会继续做,但以后国内外得并驾齐驱,看情况调整比例,唐青也觉得眼下这看似被国际形势逼出来的选择,赶上国家推动“内外贸一体化”的大潮,将来肯定有更好的发展。
有专家已经敲警钟了,要是美国港口再这么堵下去,怕是有超过两成的中小外贸企业得被迫“弃单保平安”,美国超市货架空置率也可能冲破20%,这由一纸声明掀起的滔天巨浪,到底会把这些船和货,还有船上船下的人们带向何方,没人能给出答案,只有时间知道。